《美美乡村》|以艺术为纽带 开创乡村振兴帮扶新模式

从浙江东南沿海的小乡村,到贵州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村寨,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艺术跨越2000多公里,成为了联结两个村子的新纽带,也开创了乡村振兴帮扶战略的新模式。昨晚,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浙江卫视蔚蓝工作室承制的纪录片《美美乡村》第二集《村民成了艺术家》,在浙江卫视播出。一次激动人心的回访,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两座村子远隔山海也斩不断的浓厚情谊,也看到了乡村艺术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绽放出旺盛的生命力。

1657076817326.jpg

村民成了艺术家 焕新跨越2000公里的“山海情”

2022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文化振兴作为其中一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早在2020年,最早进行艺术家驻村试验的“乡建艺术家”们就接下了以艺术改造乡村经验帮助对口扶贫24年的定汪村的任务。

1657076817872.jpg

位于大山深处的定汪村,99%都是布依族,137户人家家家都会织布。然而代代传承的技艺缺少艺术创新赋能,无法在新时代发挥应有的价值。于是在“村民引领村民进行艺术改造”方针的引导下,袁小仙带着会绣工的定汪村村民做起了手工艺品,让当地特色的刺绣工艺成为新的致富手段。此外,身兼泥瓦工、木匠技艺的“艺术家”师傅们还带领着村民建起了给留守儿童的未来书院、缝织创收的织梦坊、村里第一个酒吧阳谷早酿酒小院……短短几个月,就让曾经还是人畜混住的定汪村旧貌换新颜。

1657076817960.jpg

此前,在东西部对口协作战略的推动下,无数资源和人才的投入在中国大地上上演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山海情”。如今,艺术也成了一股为乡村赋能的新能量,让跨越山海的情谊进一步焕新。

1657076818055.jpg

艺术纽带联结心与心 授人以渔开启帮扶新模式

时隔两年,再度回到定汪村,曾亲手改造过两个村庄的“艺术家”师傅们也不得不惊叹于这里的新变化。昔日粪堆成了石头景观,废弃木材和农用品变成了艺术品,旧房变民宿,家门口实现创业致富,村民买了汽车盖了新房……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艺术振兴乡村的理念犹如一股活泉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民们的观念,提振了他们改造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1657076818233.jpg

与此同时,开发出艺术振兴乡村模式的人民大学教授正带着另一支村民艺术家队伍来到了四川凉山州的另一个重点贫困村,打算开启艺术振兴乡村的2.0版。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艺术的火种在广袤的乡土播撒开了,就能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潜能,进而辐射影响更多的人。如今,“融合设计·艺术振兴乡村”课题实践已经推广到全国500多个村庄,近50万村民正成为各地乡村不会离开的乡建艺术家。

1657076818327.jpg

今晚,纪录片《美美乡村》将播出第三集《美美乡村看今朝》。在探索艺术改造乡村的路上,还有哪些值得分享的人物事迹?长三角12所高等院校的艺术系学生又是如何“把论文写在大地,把设计做在乡村”的?

1657076818701.jpg

今晚21:40浙江卫视,继续锁定《美美乡村》,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美丽乡村,美美与共。

为您推荐